您好,欢迎访问米乐|米乐·M6(China)官方网站!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米乐m6热线

400-123-5555

企业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企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王城路与九都路交叉口中迈红 东方商务楼A号楼1916号

咨询热线:

400-123-5555

13703435555

如此『米乐·M6(China)官方网站霸道』行径不讲武德

发布时间:2024-03-21 21:06:43人气:

  针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连夜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执法行动,迅速核查处置涉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通知宝马公司开展自查,提交相关技术说明材料,委托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开展风险评估。要求相关认证机构配合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对灭火器产品开展核查。广东、湖南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对主板机企业开展现场调查,查扣主板机121个、主板机箱78个、手机主板280个。天津、河北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对不合格防火玻璃的生产、销售企业开展现场调查,查扣防火液24桶、复合防火玻璃468块、单片防火玻璃5块、印有单片防火玻璃标志印模122张。公安机关传唤17名相关人员,并对3名涉案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湖南、广东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消防部门对不合格灭火器的生产、销售企业开展现场执法,调取生产销售台账等单据材料,查扣涉嫌不合格灭火器6603个、原材料磷酸二氢铵6吨。安徽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迅速控制槽头肉生产企业负责人,封存所有成品、半成品及原料,下架、召回被曝光产品,并对涉事企业予以查封。四川、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对生产销售“听花酒”企业、门店开展调查,查扣听花系列酒36225瓶、包装约6万套、期刊318本,抽样送检品类酒4个,责令商家立即暂停销售“听花”白酒及相关产品,并对中国食品杂志社发表“听花酒”相关内容开展调查。广东、北京市场监管部门约谈珍爱网、百合世纪佳缘、恋爱课等涉事企业负责人,责令涉事门店暂停经营,全面接受调查。

  目前,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正在对上述涉案企业开展深入调查。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督促指导相关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彻查3·15晚会曝光的违法行为,深入推进“铁拳”“守护消费”“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加强部门协作,强化行刑衔接,凝聚执法合力,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突出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新京报

  “退款一般需要45个工作日,这就是我听过最大的笑话米乐·M6(China)官方网站!”说出这句话之前,宋先生为了退学费的事已经和中公教育交涉了近一年之久,与他有同样困扰的学员不在少数。

  2022年开始,中公教育被媒体曝光存在退费难问题。此后,多地推出“分期退款政策”,将学员退费金额按比例分为10期。为了显示退费力度,甚至有分公司公开表示或将通过卖楼的方式来给学员退费。2022年11月14日,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一份“保证书”,称其为中公教育张家口分公司设立者,会对分公司行使管理、监督权利,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现计划分10期偿付学员学费,如中公教育未履行分10期按时打款约定,保证将我司所持有的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装备路以西、兴工路以北的中公泽宏未来科技城项目通过抵押、拍卖、出售等形式换取资金并优先用于河北学员学费返还。

  陕西中公教育校区也于2022年11月7日发布“告示书”,内容大致为:经决定现将退款分为10期支付,每月1期,直至支付完所有退费。第1期支付总额的30%;第2-7期每期支付总额的10%;最后3期均为总额的3.33%。退款时间按首次申请退费的时间顺序排列,最早一期退费时间安排为11月9日。

  一年多过去,针对中公教育退费难问题,今年3月,华商网记者走访西安市内多家校区进行了解。多名学员反映,退费难仍存在。

  “我是2023年9月申请的退费,11月初跟我说退费要分期,按约定12月16日我应该收到第一期打款,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动静”“我的退费早都过了45个工作日,现在既没退费,还没人理我”“2022年说的是分十期退款,我当时确实也收到了几期,后面突然就没了,也没人解释一下,我就希望能给我个明确答复,为什么要等,等多久”。上述学员均在2022年-2023年间报了中公教育的“考不过包退”类课程,至今没收到退款。也有一些学员接受了分期退费方案,但拿到一两期退款后就再无下文。

  “退费难”问题发酵前,中公教育的“考不过包退”协议班一直是其卖点。针对不同考试,学员在缴纳过全额学费后,如果后续未通过笔试或面试将获得一定比例甚至全额的学费退费。2019年,中公教育在协议班的基础上推出了“0元入学”“1元占座”等产品——理享学。据介绍,学员通过申请的方式缴纳培训费,所项由资金方直接支付给中公教育,如果招考通过,学员自行给资金方还款;如果不通过,到期由中公教育替学员还款。无论考试通过与否,存续期间的利息都由中公教育承担。据了解,由于理享学办理时均是使用学员本人信息申请,“退费难”问题发生后,报名理享学课程的学员也面临迟迟未还被银行催贷的问题。

  记者以咨询考公报名为由先后走访西安中公教育小寨、新城、长安、北郊校区,之前引起争议的“考不过包退”班型仍然存在,但部分考试退费比例发生改变。以2024年陕西事业单位上半年笔试课程为例,其中“全名师针对性策略班(不含住)”有两种缴费方式,方式一:先付21000元,未录用退10200元;方式二:先付12800,进入体检名单补交8200元,与之前中公教育所推出的高达总学费80%甚至以上的退费比例相比有所下降。

  与之不同的是,虽然中公教育官网上关于2024年国考的优学A+班、优学A班、优学B班、励耘寄宿制等班型授课方式有差异,但仍存在笔试不过退部分,面试不过退全额的报名费缴费方式。

  记者走访发现,这四个校区均正常运作,授课未受到影响。在新城校区,记者看到有不少学员正在上课。其中一名同学向记者介绍道,自己之前报名了“考不过包退班”,遗憾第一年并未“上岸”。“当时也想着退费,但老师说可以转到第二年继续学继续考,就没申请,身边确实有同学申请了也没拿到钱。”

  对于目前中公教育所面临的“退费难”问题,几位老师均表示,问题只存在于2024年之前的学员,正在逐步解决。“之前那个考不过包退的模式也有问题,等于是零成本培训,有好多人报了名来上课,课时费、场地费都需要钱,最后没考过全退,这里面就存在收支差距了。”今年报名的“考不过包退”课程,退费是否会受到影响,几位老师均表示不会受到之前的退费影响。小寨校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担心退费问题可以选择第二种方式报名,虽然价格没有第一种优惠,但不会存在退费问题,公司也比较推荐这种报名方式。

  走访中,记者以学员身份前往陕西中公教育总部了解退费情况。工作人员表示,退费需要北京总部给陕西公司打款后才能进行,此前不退也是因为未接到总部打款。“这个月总部已经陆续在退,但毕竟数量太多,金额较大,不能兼顾所有申请的学员,只能是先挑一部分退款。我们没有直接退费的权利。”

  关于哪些学生可以申请到优先退款,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也不清楚。一同前往的学员告诉记者,“有一些办了的会给先退一点,还有就是在法院起诉他们的,退得比较快。”工作人员也告诉在场的学员,“我在陕西做了几起诉讼学生的案子,确实那些学生都退了”。

  另一位西安校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前曾用教职工工资来为学生退费,但停发工资的行为被劳动监察部门约谈,所以2022年承诺的部分学生分期退款也受到影响停止。“当时劳动监察说让我们得先保证员工工资才能维持校区正常运转,要不然公司不运营了,这钱学生就更难拿到了。”“2022年那会确实比较多,有2点几个亿,但现在陆陆续续一直在退,基本上按照我们(陕西)目前的营收状况,年底之前可能会把这些退费问题解决掉。”

  2月24日,中公教育北京总部工作人员回应央视总台采访时表示公司出现部分学员退费增加且集中等情况,是由于自2020年起,受疫情持续、行业政策等方面的影响,线下停课、考试延期或取消等挑战集中爆发,公司先后出现了阶段性停课,业务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导致。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社会学系教师高琛卓分析,“不过包退”营销模式的盈利点在于,这种承诺充分利用了学员担忧考试结果的心理。一来,有助于增进学员对培训服务的满意度与信赖,为机构带来良好口碑与竞争力;二来,吸引更多学员报名培训课程;三来,机构可以提高课程定价,学员认为有退路,也愿意支付较高价格。

  高琛卓介绍,一些培训机构可能会将招生收费作为变相融资手段,通过源源不断的学员报名,利用收费与退费之间的时间差开展其他投资,获取更大收益。

  一些机构“不过包退”宣传仅停留在销售员的口头承诺,没有法律约束力,或者虽然签订了服务协议却在冗长文字中暗藏限制性条款,学员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达不到“退费”条件。一旦机构生源有限、教学质量不高、考试难度加大,或者投资失败等因素出现,机构可能会出现拖延推诿扯皮等现象,不愿及时兑现退费承诺,全额退费有可能变成部分退费、分期退费、甚至不退费,损害学员利益与机构信誉,甚至导致法律纠纷案件增多,学员报名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针对中公教育违反合约“不过难退”等问题,北京市中伦文德(西安)律师事务所黄陆河律师认为,一旦学员遭遇退费难的困境时,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做好维权的准备。首先应当注意保存与培训机构签订的协议或合同;第二,要注意保存向培训机构转款的交易记录;第三,与对方进行沟通的聊天记录截图或者往来函件也要注意保存完整。

  四、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注意的是,通过此种方式维权时除了可向对方主张学费损失,还可主张资金占用利息。 华商网记者 王欢 祁鹏玉

  如今,扫码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中,消费前不但要被获取个人信息,甚至会被强制要求关注公众号、企业微信,手机号、生日、定位等消费者个人信息轻易被获取,泛滥的“授权手机号”“共享信息”,不仅让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难注销的个人信息也影响消费公平。近期,华商报记者走访西安30余家餐饮店,只有8家餐厅会在餐桌上主动提供纸质菜单,店员主动点餐的少,多为扫码点餐。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

  《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24号)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用户终止使用电信服务或者互联网信息服务后,应当停止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并为用户提供注销号码或账号的服务。”

  这意味着,用户可依法要求网络平台、手机APP注销不再使用的账号,以防范电话号码、邮箱、地址等个人用户资料被泄露的风险。

  1.探鱼烤鱼店:未主动提供纸质菜单,询问店员后才提供,同时店员称因纸质菜单内容与电子菜单可能存在差异,建议扫码点餐。扫码后进入商家小程序,需授权微信号码登录或输入手机号登录,登录后,个人信息中会出现微信名称、微信头像以及手机号,条款协议中有用户隐私协议,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信息共享、信息保护等进行说明。

  个人中心界面中未找到“注销”窗口,但在用户隐私条款的用户权利中有一条“个人信息主体注销账户”,如需注销账户,可联系探鱼公众号,会员账号注销时将清零账户的所有权益。记者进入“探鱼”微信公众号留言注销账户,但未收到回复。在公众号中点击自助服务、个人中心后,界面再次挑转至探鱼小程序。

  2.巴奴火锅:未主动提供纸质菜单,扫描桌上二维码后进入“巴奴毛肚火锅”小程序,需授权手机号码进行快捷登录,登录后,个人信息中会出现个人手机号,且选择门店点餐时需要添加门店企业微信,添加后会弹出小程序以及新人尊享礼包,领取后进入点餐界面,个人中心条款协议中有巴奴用户隐私协议,对注册会员的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信息共享、信息保护、会员权益等内容进行说明。

  另一桌顾客提出想用纸质菜单点餐,服务员说纸质菜单菜品没有电子版更新快,门店已不提供纸质菜单,如果不想扫码点餐,可用桌上的电子屏直接点餐。

  3.肉桂厨房:门店提供纸质菜单,桌面也有点餐二维码。扫码后进入肉桂厨房小程序,需注册成为会员再点餐,点击注册后会弹出“申请获取并验证您的手机号”认证会员信息或作为自提菜品凭证,点击“微信绑定号码”后可直接登录,选择其他号码则需输入手机号、验证码,若选择不允许授权,则无法登录下单。

  记者注意到,授权微信手机号登录后会员中心界面会显示手机号,可以更改手机号但无法解绑手机号,且小程序中未找到“账户注销”窗口,也没有隐私条款。

  1.虎牙炒鸡:万和城商场内的虎牙炒鸡门店,每张桌上都提供纸质菜单,桌角也有点餐二维码和团购二维码。扫码后会进入虎牙炒鸡小程序,需授权个人手机号后登录。登录后,个人信息中会显示性别和电话号码。点击会员卡,会弹出获取位置信息的申请,用于自提外卖及排队等位时可根据位置查询到附近门店,不用做其他商业用途。

  记者注意到,小程序中还有“我的收货地址”,记者并未在该小程序中填写过收货地址,但点开后发现后台已自动获取多个详细收货地址,且精准至门牌号,疑似与外卖平台共享数据。授权后的手机号无法解绑,只能更换,小程序中在会员中心等界面均未找到“注销”窗口,也没有隐私条款。

  2.奈雪的茶:高峰时期,店内点餐时工作人员会提示直接扫码点餐,非高峰时期,可直接在收银台点单。扫码后,进入奈雪的茶小程序,首次登录用户需授权获取手机号或自行输入手机号。在小程序中记者注意到,用户信息中会显示手机号,生日米乐·M6(China)官方网站、性别可选择是否填写。在隐私条款中说明条款更新时间为2023年1月3日,其中明确说明可能涉及的个人信息包含,基本信息中的个人姓名、性别、生日、手机号码,网络身份标识信息的账号、IP地址、密码,个人位置信息的精准定位信息、经纬度等。

  隐私条款中说明,通常会出于用户注册、授权登录、位置、外卖订单、支付、客服及售后服务、安全支持、间接获取、权限访问、发送商业推广信息的目的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注册时会收集手机号码、会员昵称,手机号码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如果拒绝提供这些信息,可能无法成功注册会员账号。

  条款中还对用户个人信息的如何共享、转让、公开披露、信息保护等进行说明,公司有可能会与其他关联公司、合作伙伴或供应商共享、储存或处理用户个人信息,同时会尽最大努力确保信息安全。

  此外,记者通过调查其他13家餐饮店线上小程序点单系统发现,线上点单小程序都需要先通过填写手机号及手机验证码进行登录,或直接通过获取微信名及微信注册手机号进行跳转登录,如果不同意“隐私协议”将会直接退出小程序或无法点餐。而个人资料一栏多数商家小程序无法进行注销,仅有个别商家有注销个人资料这一选项。

  停车场扫码进入小程序缴费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近日,记者走访西安7家商场停车场,4家停车场扫码后进入小程序可直接输入车牌号缴费,无需绑定个人信息,2家停车场扫码后会跳转至商场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中找到停车服务后缴费,但可以无需关注公众号。

  西安小寨赛格商场停车场扫码后进入商场寻车缴费小程序,在输入车牌号前,界面会跳出“用户隐私保护提示”,若同意则开始使用小程序,若选择拒绝,界面会跳转至商场官方小程序,并提示首次登录需获取用户信息,否则无法缴费。登录后才出现停车缴费界面,个人信息中会显示手机号。

  调查餐饮店点餐小程序时记者注意到,由于频繁授权多个小程序获取个人手机号,导致登录其他小程序时会提示,“申请获取你的手机号,但该功能使用次数达到当前小程序上限,暂时无法使用”,并告知称“受微信手机号授权收费政策影响,无法获取您的手机号,暂不能进行注册会员、领券等业务”。

  记者在微信小程序个人中心中查询发现,“小程序中的个人信息与权限”中已关联340个小程序,大部分都为餐饮、商场、停车服务、出行等小程序,其中13个小程序账号已注销,90%的小程序均已授权位置信息和手机号,但仅个别小程序在设置中会显示“已获取的信息”并可选择删除手机号,其余小程序中均未找到删除个人信息的选项。

  如今,除了传统的收银模式,不少商家会选择购买线上点单小程序及收银台或点餐收银一体机,并通过第三方后台统一管理。此外,还可以通过商家的需求进行自主定制小程序功能。“整个小程序都可以直接搭建好,商家只需上传图片就可以使用,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定制。”某小程序开发者讲述

  某家专门开发餐饮小程序研发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一般可以搭建线上点单小程序和线上收银一体机,点单小程序会包含自取和外卖,外卖功能和美团、饿了么的不互通,无法从其他平台获取消费者地址信息。“如果想通过先关注公众号再跳转小程序也是可以做到,只需要小程序和公众号是同一主体且公众号通过营业执照认证,并通过我们自己的后台进行管理。制作一套小程序也就3天左右,还需要进行备案,具体完成也要看审核进度。”该工作人员表示,一套小程序售价299元,如果需要先关注公众号再跳转点餐的则需要499元。

  另外一家小程序研发工作人员介绍,制作一套线上点单小程序是统一报价,200元一次性付费永久使用。如果想要通过关注公众号跳转小程序直接与技术老师沟通就可以了,想和美团、饿了么平台搭建共享收货地址也可以。“管理要通过一个系统后台,后台制作完成后一并交付,技术老师会教怎么使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关于扫码消费的监管问题,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已出台具有针对性的专门化的规范扫码消费服务政策。

  2021年5月17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联合推出《扫码消费行业自律承诺》,这是全国首个关于扫码消费的行业自律承诺。自律承诺要求商家不强制或变相强制消费者关注商家公众号;提供人工缴费及扫码缴费等多种服务方式,支持现金、电子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不在运营公众号上要求消费者关注其他公众号、小程序等;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商家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

  去年7月,上海市消保委会同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制定发布《上海市网络点餐服务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指引》,强调餐饮经营者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强制或诱导消费者关注经营者微信公众号,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强制或诱导消费者同意餐饮经营者收集其与餐饮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应保障消费者注销账号、删除个人信息的权利,不得设置不必要、不合理条件。《指引》也要求餐饮经营者提供线下点餐服务的,应同时预备纸质菜单,纸质菜单供应的服务产品须与线上产品保持一致性。

  去年8月31日,北京市网信办联合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北京分中心制定的《北京市扫码消费服务违规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案例解析及合规指引》发布,主要针对六类违规问题:强制或诱导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未通过弹窗等显著方式告知消费者隐私政策,频繁提示注册登录、干扰消费者使用,强制消费者提供与功能无关的个人信息,违规向第三方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未向消费者提供删除个人信息的功能选项。指引规定,提供扫码消费服务的经营者将消费者个人信息共享至第三方使用前,应当告知消费者并征得消费者同意等。

  针对扫码消费问题,西安是否出台了相关指引政策?3月7日,记者联系到西安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主要负责发布消费提醒,目前西安市还未成立消保委,关于扫码点餐相关问题建议询问西安市市场监管局。

  记者联系到西安市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扫码点餐的问题,从未听说过有关扫码点餐的政策,也没接到过相关投诉。西安市市场监管局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主要负责食品安全问题,扫码点餐的监管建议询问西安市商务局。

  记者在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官网上并未查询到有关“扫码消费”的消费提示或指引政策。在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官网上,记者查询到,2021年、2022年官网曾发布过多篇关于“扫码消费”的提示,但来源均是外地消保委。

  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长江律师认为,商家在扫码点餐环节强制要求需授权手机号才可登录点餐这一行为,属于变相强制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第14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之规定。

  《民法典》第1037条规定了个人信息权利主体的删除权;《个人信息保》第47条更进一步细化了删除权适用的情境。朱长江认为,小程序中获取的个人信息,消费者难以注销、甚至无法注销,有关商家侵害了消费者依法享有的个人信息决定权。

  针对平台数据共享,“告知同意”规则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规则并将告知方式细化为:一般告知、增强告知、即时提示,经营者作为个人信息处理者需要遵循告知同意原则,即在处理个人信息之前,应当向个人信息主体“充分”告知相关事项,并征得其同意。目前出现的各平台共享数据的情况虽可能出现在隐私条款里,但在实际操作中该项条款并不会被明显标识,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不填写收获地址并对其他经营者能自动获取收货地址的情况明显不知,因此商家并未尽到“充分告知”的义务,并且在未获得消费者知悉同意的情况下将消费者信息共享,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商家私自通过小程序将消费者信息共享,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和丢失风险。

  商家在消费前设置多重门槛,该行为不仅有违商业惯例,并且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是对现场就餐消费者的一种强制交易行为;消费者就餐并无必要提供与餐饮消费无关的个人信息,这不仅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个人信息收集,也违反了使用个人信息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涉嫌对消费者个人信息过度收集,并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丢失风险。

  朱长江提醒消费者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做好自我保护,谨防个人信息泄露。如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侵害,要及时要求经营者停止侵害行为。 华商报记者 田睿 实习生 杜怡君 文/图

推荐资讯

xml地图|txt地图 |html地图